鑫茂科技靠剥离资产拯救业绩 新定增预案有点仓促|鑫茂科技|亨通光电|公司产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鑫茂科技2015年实现扣非净利润-0.76亿元,这是公司扣非净利润一项连续6年亏损。
曹恩惠
6月20日,鑫茂科技(000836.SZ)迎来暌违已久的复牌。然而,停牌逾半年之久的鑫茂科技未能躲过补跌,并且其紧急颁出的定增方案似乎也不那么吸引人。
预案显示,公司拟以不低于6.04元/股,向包括公司控股股东西藏金杖在内的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29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19.88亿元,拟用于投建光通信产业项目和IP综合运营平台项目。其中,光通信产业项目募投资金达10.83亿元,另有9.05亿元用于拓展新的利润点 IP综合运营平台项目。
实际上,纵观公司近几年的财报不难发现,鑫茂科技的主业已经遭遇困境。
鑫茂科技的主营业务为光通信产业,并辅之以工业地产相关产业以及其他高科技产业。其中,光网通信网络产品占据绝对比重。公司2015年年报显示,该类产品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2.01亿元,占比高达74.68%,掌握着公司业绩的命脉。
此次定增项目中绝大多数资金是用于加码发展公司光通信主业,其原因在于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的毛利率极低。
尽管鑫茂科技的光网通信网络产品去年实现64.73%的营收增速,但是该类产品去年整体的毛利率仅为5.44%,不及同类企业。以同行业上市公司亨 通光电(600487.SH)为例,2015年,该公司通信网络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7.27亿元,毛利率更是高达35.48%,远远高于鑫茂科技。受此影 响,鑫茂科技近些年的整体业绩也被牵连。年报显示,公司2015年实现扣非净利润-0.76亿元,这是公司扣非净利润一项连续6年陷入亏损的状态。
为了扭转公司业绩不力的局面,鑫茂科技于去年11月份起便寻求新的盈利点。这家公司先是将目标瞄准金融业务,拟筹划收购上海融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 司100%股权,并于2015年11月24日起停牌。可即便公司两次停牌期满申请继续停牌为资产重组事项腾出时间,该重组事项终究夭折。而随着监管层停复 牌新规的实施,公司被迫无先例重组改定增,紧急颁出此次预案。
此次定增预案显示,公司拟投入的光通信产业项目包含特种光纤产业化项目、光通信工程技术中心项目以及营销管理网络建设项目。其中,特种光纤产业化项目投资总额最高,为6.99亿元。该项目建设期为3年,税后IRR为15.05%,动态投资回收期7.37年。
事实上,对于只具备普通光缆生产能力的鑫茂科技而言,切入特种光纤业务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盈利,难度着实不小。尽管公司在预案中表示,特种光纤市场前 景广阔,但是具体到公司个体而言,能否创造出盈利却是“因人而异”。以同类上市企业亨通光电作参考,该公司2015年特种线产品营收为15.46亿元,较 2014年增长超过30%。但该类产品整体毛利率仅为12.11%,与2014年相比几乎不变。
此外,为了进一步完善主营业务的产业链,鑫茂科技还拟投入3.03亿元用于光通信工程技术中心项目。该项目旨在服务于公司新型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以及其他终端产品的研发。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前曾通过定增拟重金募投的光纤预制棒项目已遭遇“黑天鹅”。
2014年,鑫茂科技计划募资不超过9亿元,用于PSOD光纤预制棒套管扩产建设项目与光纤预制棒制造项目,项目分配的募投资金分别为2.30亿元、6.75亿元。对于这两个项目,公司预测其可分别带来0.82亿元、1.20亿元的利润总额。
然而,鉴于PSOD光纤预制棒套管产品的市场份额在2015年逐渐缩水,公司决定将募投资金全部用于光纤预制棒制造项目。但是,天津“8·12”火 灾使其光棒项目需重新选址,因而该项目至今未能开工。根据公司在本月披露的《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显示,“产能500吨/年”的“光纤预制棒 制造项目”变更后的募投资金为8.94亿元。但目前实际投资资金仅为0.90亿元,与承诺投资额相差达7.80亿元。公司目前不得不把前期募资中的 5.99亿元,购买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
建设进度滞后的光棒项目很难与新的光通信工程技术中心项目形成协同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鑫茂科技主营业务链的完整性,从而也难以实现在短时间内改变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佳的境况。
为此,鑫茂科技拟将IP综合运营平台项目作为新的利润点。但定增预案显示,IP综合运营平台项目包含IP运营平台项目和大数据精准营销平台项目,其 建设周期分别为3年、2年,动态投资回收期则分别为8.59年、8.30年。因此,时间成本则成为该项目转化为盈利的最大阻碍。
目前,鑫茂科技主要依靠剥离资产以维系业绩。公司2015年年报显示,鑫茂科技去年处置了酒店和地产板块中的共计4处亏损资产。其中,酒店资产在报 告期内已经完成过户,为公司去年贡献了约2.6亿元的非经常性收益。而剩下的地产公司资产剥离也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从而使得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预计扭亏为 盈。
可这不是长久之计,若主营业务经营状况无法得到改善,那么公司再次陷入亏损只是时间问题。